1891~1900年這10年間,美國無縫不銹鋼管工業界忙于建立新廠,擴大生產能力,滿足市場需要,生產能力增長很快。鋼管的尺寸范圍也不斷擴大,1891年生產的不銹(xiu)鋼(gang)管的最大外徑為44.5mm,而到1901年則已達到254mm。但是還有重要的一步有待于完善,這就是空心坯延伸的速度要加快以及成本要降低。空心坯的延伸從緩慢的、成本較高的、人工操作的兩重式軋機起步,由于斯蒂弗爾的努力,采用了人工喂料的周期軋管機,這方面已有一些改進,但還談不上理想,這種軋機過分消耗體力,也不適宜于生產大口(kou)徑不銹鋼(gang)管,這是由于芯棒太重,人力無法操作的緣故。人們常說,需要是發明之母,自動軋管機的發明就足以說明這一點。
美(mei)鋼聯(lian)擁有雄(xiong)厚的(de)財力(li)、大(da)量的(de)軋機和(he)眾(zhong)多人(ren)才,當它和(he)Shelby 合并后,Nicholson的(de)加盟,使美(mei)鋼聯(lian)在無縫不銹鋼管生(sheng)(sheng)產(chan)技術發展上邁出了(le)重大(da)的(de)一步,Nicholson 既富有軋管經(jing)驗(yan),又(you)擅(shan)長(chang)組織管理,他(ta)到任后,立即著手執行(xing)大(da)規模(mo)的(de)試驗(yan)計劃,想開發一種可以大(da)大(da)降低成(cheng)(cheng)本,且生(sheng)(sheng)產(chan)率高的(de)延伸工(gong)(gong)藝,而且他(ta)希望(wang)能用這種工(gong)(gong)藝生(sheng)(sheng)產(chan)熱(re)軋成(cheng)(cheng)品管。
整個(ge)試驗工作在Nicholson 領導下有條(tiao)不紊地進行著,它(ta)由以下三項軋管試驗組成:
1. Morse-Wirkstrom試驗小組(zu)的計(ji)劃。在Shelby 不銹鋼管廠,Morse 是(shi)廠長,Wirkstrom是(shi)工程師(shi),Morse 和 Wirkstrom的觀(guan)點是(shi):最有希(xi)望成功的工藝(yi)是(shi)先穿孔厚(hou)壁空心坯,然后通(tong)過在頂頭軋(ya)機上軋(ya)制,實現減壁延伸。
2. Greenville 小組的試驗計劃。Nicholson 和 Stiefel 認為,在穿孔機上穿孔薄壁的、表面光潔的空心坯,然后在冷拔機上只用一道次冷拔不(bu)銹鋼管(guan)是可能的。他們還認為:設計1臺既能軋制加工薄壁空心坯又不加劇鋼坯中折疊的穿孔機也是可能的,這實際上是換一種方式復活斯蒂弗爾早期在Greenville所做的試驗,這也就構成了Greenville 小組的試驗內容。
3. 連續軋管試驗。在(zai)公司廣泛征求大家對(dui)試驗計(ji)劃(hua)的(de)意見時,有人提出第(di)三種減壁(bi)的(de)方法(但誰支持(chi)這個(ge)想法卻無(wu)文(wen)字(zi)記載),即在(zai)長芯棒(bang)上以(yi)連續操作通過串聯布(bu)置的(de)幾對(dui)軋輥(gun)來(lai)實(shi)現減壁(b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