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點蝕的因素較多,為尋找各因素對點蝕的重要性,采用灰色理論進行關聯度分析。實驗數據來源于文獻,實驗材料為321不銹(xiu)鋼,考慮氯離子濃度、溫度、pH值的影響,總共設計了16組實驗。實驗采用電化學方法中的三電極體系,實驗材料制作為工作電極。通過電化學工作站測量動極化曲線,獲得點蝕電位值。點蝕電位值的獲取方法是:參考GB/T 17899-1999,以陽極極化曲線上電流密度為100μA/c㎡的電位值作為點蝕電位。對于不銹鋼材料,點蝕電位越大,表示材料耐腐蝕越好。


 文(wen)獻中給出(chu)了點蝕電(dian)位偏(pian)差值,在此(ci)不考慮偏(pian)差,數(shu)據如表2-2所示。


表 2.jpg

表 3.jpg


2. 無量綱化(hua)處理


 本(ben)案例中,各數(shu)據的(de)無量綱化處理采用求初值像的(de)方法。處理后的(de)數(shu)據如(ru)表2-4所(suo)示(shi),對應的(de)線型圖如(ru)圖2-8所(suo)示(shi)。



從圖2-8可以看(kan)出,pH值與點(dian)蝕電位的變化(hua)趨勢最為(wei)相似(si)。


3. 計算絕對差 Δi(n)


 根(gen)據公式(shi),求比較數(shu)(shu)列與參考(kao)數(shu)(shu)列差的絕對值,結(jie)果見表2-5.


表 5.jpg


 即,本實驗(yan)中,三個因素對點蝕的影響程(cheng)度(du)為pH值>氯離子濃度(du)>溫度(du)。


  為了比較分辨系(xi)數(shu)5的(de)取(qu)值對分析結果的(de)影(ying)響,現(xian)取(qu)分辨系(xi)數(shu)為固定值(ξ=0.5),進行計(ji)算。關(guan)聯系(xi)數(shu)的(de)計(ji)算公式轉化為:


表 7.jpg

雜 1.jpg


與上次的計算(suan)結果相(xiang)差(cha)不大。因(yin)此,分(fen)辨系數(shu)ξ的取值對分(fen)析結果影響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