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奧(ao)氏體不銹鋼


  ①. 固(gu)熔(rong)處理:加熱(re)到固(gu)熔(rong)溫度(du)(1050~1100℃),讓所有碳化物及冷(leng)加工形(xing)成(cheng)的(de)馬氏體全部熔(rong)入和轉變(bian)成(cheng)奧氏體,然后快(kuai)冷(leng),這種熱(re)處理可以得到最軟(ruan)且(qie)塑性(xing)最高的(de)效果。


  ②. 應(ying)(ying)力松弛處理(li):消除(chu)內(nei)應(ying)(ying)力(275~450℃,0.5~2h),力學性能可以得到改(gai)善。


  ③. 穩(wen)定化(hua)處理:加熱至(zhi)900℃,使大部分(fen)碳化(hua)鉻熔解,使碳化(hua)鉻不再在晶間析出。


  ④. 消除σ-相的處理:在高鉻奧氏體不(bu)銹鋼含鎳不足的情況下,熱處理時可能會產生σ-相,使鋼的沖擊韌性值下降。所以,熱處理時應可避開σ-相的形成溫度(500~970℃)。



2. 馬氏體不(bu)銹鋼


  馬氏體(ti)不(bu)銹鋼常用的熱處理有退火、淬火及回火。退火后的組織為富鉻的鐵素體,其力學性能較低,腐蝕性也差。因此,這類鋼在大多數情況下,都經淬火、回火后使用。


  由于各類(lei)零件對性能(neng)的(de)要求不(bu)同,回(hui)火加熱(re)溫度(du)也不(bu)完(wan)全(quan)相同。對于需要承受沖(chong)擊載荷的(de)零件應避開在370~600℃內(nei)回(hui)火。



3. 鐵素體(ti)不(bu)銹鋼


  鐵素體不銹鋼(gang)退火后的組織,基本上是鐵素體加少許碳化物。具有較好的塑性和耐腐蝕性,但強度不高,焊接和成型性能較好。鐵素體不銹鋼沒有相變。所以,僅有的熱處理是再結晶退火。


  再結晶退火的(de)目的(de)是為了去除應力,均勻和穩定組織。再結晶退火溫度(du)通常取(qu)溫度(du)在(zai)700~800℃范圍內,然后在(zai)空氣(qi)中冷卻。



4. 沉淀硬(ying)化不銹鋼


  沉淀硬化不銹(xiu)鋼(gang)鍛件熱處理包括三個過程:固熔處理、調整處理和時效處理。


  固熔處理:處理工藝為(wei)1000~1030℃,1h,空冷。獲得的(de)組織為(wei)奧(ao)氏體(ti)(ti)加少(shao)量鐵素體(ti)(ti)。


  調(diao)整處理:調(diao)整處理的目的是獲得一定數(shu)量的馬氏體,從而使鋼(gang)得到強化。


  時效處理:它是沉淀硬化不銹(xiu)鋼強化的另一途徑。當時效溫度高于400℃時,會從馬氏體中析出金屬間化合物,呈高度彌散分布,起沉淀硬化作用。一般在500℃時效,可獲得高的硬度和強度。


  各類不銹鋼的鍛造工藝,如(ru)表3-6所示(shi)。


表 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