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氏體不(bu)銹鋼是一類可通過熱處理(淬火、回火)對其性能進行調整的不銹鋼。按它們的成分特點可分為馬氏體鉻不銹鋼( Fe - Cr - C馬氏體不銹鋼)和馬氏體鉻鎳不銹鋼(Fe-Cr-Ni馬氏體不銹鋼)。
馬氏體鉻不(bu)銹鋼主要(yao)(yao)有(you)低碳、中(zhong)碳和高碳三種。碳在馬氏體鉻不(bu)銹鋼中(zhong)是不(bu)可缺少的重要(yao)(yao)合(he)金元素。
馬氏體鉻鎳不銹鋼是為了克服傳統馬氏(shi)體不銹鋼的一些不足,早期以鎳代碳發展了知名的1Cr17Ni2不銹鋼。此鋼雖然韌性較馬氏體鉻不銹鋼有所提高,耐蝕性也有改善,但仍不適用于焊接用途,自20世紀60年代發展起來的現代(超級)馬氏體不銹鋼,系通過用鎳進一步代替鋼中碳(低和超低碳[ C ] \leq 0 . 0 8 \%[C]≤0.03%)并加入2%~6%Ni,使此鋼在高溫下仍為奧氏體組織,而淬火、回火在室溫下則為低碳或超低碳的板條狀馬氏體與逆轉變奧氏體和少量鐵素體組成的復合結構;鋼中進一步再加入鉬、銅等作為補充強化,使此鋼既保留了馬氏體鉻不銹鋼的高強度,又具有良好的韌性和焊接性。在同樣含鉻的條件下,現代馬氏體不銹鋼的耐蝕性遠較傳統馬氏體鉻不銹鋼為佳。但是由于含碳量低,現代馬氏體不銹鋼也會失去馬氏體鉻不銹鋼的高硬度、耐磨性和高鋒利度的特性。
馬氏(shi)體(ti)不銹鋼有磁性。圖3.1列出了馬氏體不銹鋼的發展(zhan)簡圖。

從圖3.1中(zhong)(zhong)可看出,馬(ma)氏(shi)體(ti)(ti)鉻不銹(xiu)鋼(gang)基本上是在(zai)20世紀60年代(dai)以前(qian)以碳和鉻為主要合金元素(su)的那些(xie)牌(pai)號(hao)。而自20世紀60年代(dai)以來,馬(ma)氏(shi)體(ti)(ti)鉻鎳(nie)不銹(xiu)鋼(gang)以鎳(nie)代(dai)替鋼(gang)中(zhong)(zhong)的碳,發展了許多低(di)碳和超低(di)碳(氮)并用鉬(mu)、銅(tong)進一步合金化的新牌(pai)號(hao),形成了新的馬(ma)氏(shi)體(ti)(ti)鉻鎳(nie)不銹(xiu)鋼(gang)系列,其中(zhong)(zhong)包括(kuo)超低(di)碳,高鎳(nie)量,含鉬(mu)(和銅(tong))的高強度、高韌性、可焊接的現代(dai)馬(ma)氏(shi)體(ti)(ti)不銹(xiu)鋼(gang)(也稱超級馬(ma)氏(shi)體(ti)(ti)不銹(xiu)鋼(ga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