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對往復式壓縮機的管道布置,除要求柔性分析外,還必須進行振動分析,直到分析合格后,管道布置設計才認為合格。
②. 壓縮(suo)機(ji)進出口管道布置如下:
a. 應短而直(zhi),盡量減少(shao)彎頭(tou)數量,出口(kou)管道(dao)有熱(re)脹時,應使管道(dao)具有柔性。
b. 緩沖罐應靠近壓縮機出(chu)入口(kou)處,使防(fang)振或減振的效果好。
c. 必要時,在容器(qi)的(de)(de)進出口法蘭處安裝(zhuang)孔板,以降低管段內的(de)(de)壓(ya)力不均勻度(du),從而(er)達到減振的(de)(de)目的(de)(de)。
d. 管道(dao)布置應盡(jin)量低,支架(jia)敷設在(zai)地面上(shang),且為獨立(li)基(ji)礎(chu),加大支架(jia)和管道(dao)的剛性(xing)。避免采用(yong)吊架(jia)。對有些(xie)出入口管道(dao)在(zai)能滿(man)足(zu)管系(xi)柔性(xing)的前提下,宜(yi)盡(jin)量少(shao)用(yong)彎頭(tou),必須采用(yong)時(shi),應使用(yong)45°彎頭(tou)或(huo)使用(yong)較(jiao)大曲率半徑的彎管,以減(jian)緩激(ji)振(zhen)反力對管系(xi)的影響(xiang)。不宜(yi)將出口管的支架(jia)生根在(zai)建(jian)筑(zhu)物的梁及小柱上(shang)。
③. 管道布置(zhi)應考慮液體(ti)自流到(dao)分液罐,當管道出(chu)現液袋時,應設低(di)點排凈。
④. 多臺(tai)機(ji)組并(bing)排布置(zhi)時,其進出口管(guan)道上的閥門和(he)儀表應布置(zhi)在(zai)便于操作、容易接近的地(di)方。
⑤. 壓縮機的介質為可(ke)燃氣體時,管道(dao)低點(dian)排凝、高點(dian)放空閥門(men)應(ying)(ying)設絲堵(du)、管帽(mao)或法蘭蓋(gai),以防泄(xie)漏,且機組周圍管溝(gou)內應(ying)(ying)充砂,避免可(ke)燃氣體的積聚。
⑥. 布(bu)置壓(ya)縮機進出口管(guan)道時,應(ying)不(bu)影響檢(jian)修吊車行走(zou)。
⑦. 壓縮機的管道應布置在操(cao)作平臺下,使機組周圍(wei)有較寬(kuan)敞的操(cao)作和檢修(xiu)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