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入口管(guan)道(dao)
①. 當壓縮機布置在廠房內時,其入口總管通常設置在廠房外側,這樣可節約廠房占地面積,又便于安裝和維修,壓縮機入口不宜直接接彎頭,其最短直管段應大于2倍公稱直徑,通常可取3~5倍公稱直徑。
②. 原則(ze)上各段入(ru)口(kou)均應采取氣(qi)液(ye)分(fen)離(li)措施。分(fen)離(li)罐(guan)應盡量靠近入(ru)口(kou)處,由分(fen)離(li)罐(guan)至(zhi)壓縮機入(ru)口(kou)的氣(qi)體管應坡向(xiang)分(fen)離(li)罐(guan)。
③. 通常為防止異、雜物進入(ru)壓(ya)縮機,應在靠(kao)近其入(ru)口的(de)管道上設置(zhi)一段可(ke)拆卸短(duan)管,以便(bian)安裝臨(lin)時粗濾器。
2. 出口(kou)管道
①. 管道布置應(ying)(ying)(ying)有利于支架設計,對離心式壓縮機(包括蒸汽驅動機)通常不要求進行振動分析,但必須對管系進行柔(rou)性(熱脹應(ying)(ying)(ying)力)分析,并應(ying)(ying)(ying)符(fu)合管口受力的(de)要求。計算中應(ying)(ying)(ying)考慮(lv)設備管口的(de)熱位移。
②. 壓縮機(ji)出口至分(fen)(fen)離罐(分(fen)(fen)離凝液(ye)和潤滑油)的管道應布(bu)置成無袋形。
③. 應(ying)注意(yi)噪聲水平,必要時采取(qu)降(jiang)噪聲的(de)措施(shi)。
④. 以壓縮機管口(kou)不承受管道的自(zi)重(zhong)為原則,應在管口(kou)上方設支架(一般為彈簧吊架),如不可能時,應在機體(ti)附近(jin)設支承點(dian),承受管系重(zhong)量(liang)。
圖6-186所(suo)示為管系支承的基本方法(fa)。必須(xu)注意,不僅(jin)管道熱脹而(er)且機體也熱脹。

3. 閥門
①. 壓縮機出入口的切斷閥,應布置在主操作面上,必要時增加閥門伸長桿。
②. 出口管與工藝系統相接時,應在(zai)切(qie)斷閥(fa)前設止回閥(fa)。
③. 閥門位置不得影(ying)響壓縮機的維修。閥門高度應便于(yu)操作(zuo),盡量集中布(bu)置,并使(shi)之在開停車操作(zuo)時能看到(dao)有關(guan)就地儀(yi)表。
④. 安全(quan)閥應布置在便于調整的位(wei)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