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不(bu)銹鋼的主要相結構


  鐵素體型、馬氏體型、奧氏體型和鐵素體-奧氏體型不銹鋼中,其的主要相結構就是鐵素體、馬氏體、奧氏體及鐵素體加奧氏體。例如,在不銹鋼中占有絕大多數的是鐵素體相,就稱為鐵素體型不銹鋼,使這種鋼與其他類型不銹鋼相比具有不同的特性和用途。在鋼錠熔煉和軋制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雜質,從而降低了鋼材的純度。這些雜質主要是碳和氮等元素,它們基本上以鉻-鐵碳化物(主要是M23C6)形式析出,這些碳化物、氮化物和各種金屬間化合物相,就成為鋼中新的相,稱為次生相。這些次生相存在于晶間、枝間、晶界上或在晶粒之間。它們在鋼中分布密集程度和數量多少直接影響到鋼材的力學性能。



2. 不銹(xiu)鋼次生相對鋼材的(de)影(ying)響


a. 碳化物 


  室溫下,碳在奧氏體不銹鋼中的溶解度很低,約為0.006%,而在鐵素體(或馬氏體)不銹鋼中的溶解度更低。隨著鋼中碳含量的增加,多余的碳將以鉻-鐵碳化物(主要是M23C6)形式析出。有時也以少量M7C3T和M6C形式析出。M23C6和M7C3T中的鉻的質量分數約為42%~65%,大大超過不銹鋼中鉻的正常含量。若在碳過飽和情況下,受到適當溫度加熱,則會發生碳化物析出。這些鉻碳化合物最易于在晶界處生成。若條件適當,晶粒邊界會出現貧鉻[w(Cr)<12%時],即減少了晶界鉻有效固溶含量,導致鋼的耐蝕性能降低。對不銹鋼耐蝕性而言,碳是一種有害元素。在不銹鋼中應盡量控制碳含量,越少越好。


  碳化物對鐵素體(ti)不銹鋼(gang)的影響:由于碳在鐵素體中擴散比在奧氏體中容易,且碳在鐵素體中的溶解度比奧氏體中低,因此,鐵素體中碳化物的析出比奧氏體中容易。所以鐵素體不銹鋼比奧氏體不銹鋼更容易發生晶間腐蝕。


  碳化物對鉻-鎳奧氏體不銹鋼的影響:隨著碳含量的增加,產生鉻的碳化物變得更容易,鉻的碳化物增加,勢必導致晶界的貧鉻程度增強,貧鉻區也擴大了,產生晶間腐蝕的敏感性更強了。鎳含量增加提高了碳的活度,降低了碳在鋼中的溶解度,等同于碳含量的增加,因此產生晶間腐蝕的敏感性也增強。這種情況只有鎳的質量分數大于20%后才會發生,因此對于鋼中鎳的質量分數大于或等于20%時(如20Cr25Ni20),要嚴格控制碳含量[w(C)<0.02%],以避免或減少晶間腐蝕產生。硅和鎳一樣,也是提高碳的活度,其影響比鎳更強烈。硅的另一個作用,它可以生成氮化碳[Mn(CN)2],其對晶間腐蝕影響與M23C6相似。當奧氏體不銹鋼中硅的質量分數大于4%時,其碳的質量分數應限制在0.02%以下。在奧氏體不銹鋼中鉻的含量增加,可以及時向晶界貧鉻區中補充所需的鉻,從而提高了抗晶間腐蝕的能力,可以說鉻是抗腐蝕的主要元素。鈮和鈦都能與碳形成穩定的碳化物,能有效地抑制M23C6的析出,避免晶間腐(fu)蝕的產生。但鈦的含量至少要達到碳含量的5倍,鈮的含量至少要達到碳含量的10倍才能有效地抑制M23C6的析出。


b. 氮化物的影響 


  氮(dan)與碳(tan)相(xiang)比,氮(dan)是(shi)更有效的固(gu)溶強化元素(su),同時又可(ke)以(yi)促(cu)進晶粒細化;氮(dan)是(shi)奧氏體形成(cheng)元素(su),可(ke)以(yi)減少合金中的鎳含量,降低(di)鐵素(su)體和形變的馬氏體形成(cheng)能力(li);盡(jin)管氮(dan)不能明顯改(gai)善材料(liao)(liao)在酸中的抗總體腐蝕(shi)性能,但(dan)可(ke)以(yi)極大地提(ti)高材料(liao)(liao)抗點蝕(shi)和縫(feng)腐蝕(shi)能力(li)。但(dan)鋼(gang)中含有氮(dan),與碳(tan)一(yi)(yi)樣勢必會在鋼(gang)中形成(cheng)氮(dan)化物(wu)和碳(tan)化物(wu),成(cheng)為其一(yi)(yi)種(zhong)重要的顯微組織。


  當不銹鋼中氮質量分數超過0.4%時,在鋼中存在兩種常見的氮化物形式:Cr2N、CrN。隨著Cr2N的析出,緊鄰氮化物的基體中會形成σ相,這種相不利于材料的韌性和耐蝕性能。這兩種氮化物同樣會造成晶界出現貧鉻區,導致鋼的耐蝕性降低,氮化鉻周圍的貧鉻區是點蝕的重要來源,其機理與碳化鉻相同。


  氮(dan)化物的析出與溫度有關:


   ①. 它有一個敏感(gan)溫度區,為600~1075℃,在這(zhe)個溫度區間(jian)氮化(hua)物析出(chu)敏感(gan)性(xing)較強(qiang)并伴(ban)有第二相析出(chu)。因此,應盡量避免在這(zhe)個溫度區間(jian)加(jia)工或服(fu)役,但可(ke)以通過高溫固(gu)溶處(chu)理以消除氮化(hua)物。


   ②. 與合金元素有關,氮是氮化物形成元素,氮間隙固溶在奧氏體基體中,擴散速度較快,隨著氮含量提高,Cr2N的析出傾向越強烈;當氮量較低時,Cr2N不會沿晶析出,而鎳又能促進氮化物析出。


   ③. 與材(cai)料原始(shi)狀(zhuang)態(tai)有(you)關,奧(ao)氏體不(bu)(bu)(bu)銹(xiu)鋼有(you)固溶和軋制兩(liang)種使用狀(zhuang)態(tai),材(cai)料原始(shi)形態(tai)不(bu)(bu)(bu)同,氮化(hua)物析出(chu)行為也不(bu)(bu)(bu)同。冷軋后(hou)經退(tui)火(huo)處理的氮化(hua)物析出(chu)速度(du)延遲(chi),隨著冷軋與退(tui)火(huo)次數增多,敏感(gan)溫度(du)區(qu)間(jian)變窄,氮化(hua)物析出(chu)的機率也變小。故(gu)退(tui)火(huo)態(tai)合金較不(bu)(bu)(bu)利于氮化(hua)物的品(pin)內析出(chu)。


c. σ相的析出 


  在(zai)不(bu)銹鋼中,σ相是一種鐵(tie)-鉻(ge)(ge)化合物,還包含(han)Mo、Mn、Ni、Si、Ti、和P等其他合金元素,σ相中鉻(ge)(ge)質量分(fen)數大約為47%。σ相通常在(zai)鉻(ge)(ge)質量分(fen)數達到16%以(yi)上的(de)(de)鋼中就會析(xi)出。由于(yu)鉻(ge)(ge)具有(you)很強的(de)(de)擴散性(xing),σ相在(zai)鐵(tie)素體中的(de)(de)析(xi)出比在(zai)奧氏(shi)體中快。σ相的(de)(de)析(xi)出將使材(cai)料(liao)韌性(xing)降低(di),硬度增加,有(you)時還降低(di)材(cai)料(liao)的(de)(de)耐蝕性(xing)。在(zai)所有(you)不(bu)銹鋼的(de)(de)類型中都有(you)可能形成σ相。


  碳將減緩σ相的析出,因為這時將優先析出碳化物M23C6,而后才能析出σ相。由于析出碳化物M23C6,而降低了鋼的固溶體中的鉻含量,自然σ相的析出就被推遲了。氮與碳的作用相同,也能減緩在鋼中σ相的析出。


  鐵素(su)體(ti)不(bu)銹(xiu)鋼(gang)中σ相(xiang)的(de)析出(chu)比(bi)奧氏(shi)體(ti)不(bu)銹(xiu)鋼(gang)容(rong)易,而且(qie),加鉬后σ相(xiang)的(de)析出(chu)更容(rong)易。奧氏(shi)體(ti)-鐵素(su)體(ti)雙(shuang)相(xiang)不(bu)銹(xiu)鋼(gang)中,由于鉻含量比(bi)較高,碳含量比(bi)較低,因此(ci),比(bi)較容(rong)易析出(chu)σ相(xiang)。σ相(xiang)對雙(shuang)相(xiang)不(bu)銹(xiu)鋼(gang)韌性的(de)影響比(bi)奧氏(shi)體(ti)不(bu)銹(xiu)鋼(gang)大(da)。當(dang)雙(shuang)相(xiang)不(bu)銹(xiu)鋼(gang)含有(you)體(ti)積分數(shu)為1%的(de)σ相(xiang),沖擊值就會降(jiang)低50%;當(dang)含有(you)體(ti)積分數(shu)為10%的(de)σ相(xiang),材料就完全(quan)脆化(hua)。